【土之間】私廚的自然泥窩之家

Posted on

土之間 DATA


建築形態|中古電梯華廈
室內坪數|42坪
居住成員|4人
主要建材|台灣泥土塗料 / 優的鋼石 / 北美胡桃木


在人聲鼎沸的城市裡,
擁有寧靜且富自然感的居住環境,
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。
此案喜愛親近大自然的主人與家人,
就以大地色的土牆與柔和的燈光色系,
編織起自然溫暖的泥窩空間。


也因為主人與母親都熱愛料理、烘焙,
從很久以前就夢想一起開設私廚,

實驗對料理的想法、
也實踐對料理的熱情;
既是住家、也是私廚的設定,
讓泥窩-土之間開始就有一段豐富的故事~

仛寂風

在與主人的談話中得知,
來自台東的他們從小搬過許多次家,
所以很嚮往擁有屬於自己的居住空間。
因緣下來到了位在鬧區巷弄裡的一樓物件,
交通方便卻不吵雜,
唯一的缺點是日照不足。

因此我們將室內空間退縮、
加大小庭院的空間,
砌上一道透光但能模糊視線的玻璃磚牆,
將落地窗開到最大,引進更多光照,
讓整個家充滿陽光的療癒。
擴大的庭院空間,屋主也決定植一棵樹,
藉此回味台東家鄉的原野氣味,
也期待每一位進到這個空間的人,
都能在此充飽電力離開。

仛寂風

從庭院轉進室內,
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用餐的大餐桌:
厚實的深色實木餐桌、
帶有香氣的天然籐編餐椅、
地面是土色系的無縫地板,
期望營造出在大地中用餐的感受;
天花板也特別做了斜屋頂的設計,
在交接處中嵌入條燈,
均勻照射出的燈光讓整個空間更顯得柔和,
簡潔的造型更加深家的印象,
期待讓來訪私廚的客人
都能有如回家吃飯的感受。

仛寂風

家,是一個人充電的能量所在地,
在整個公共空間牆面大量使用了
紅褐色的台灣泥土塗料,
泥土盛載了對台東故鄉的感情,
紅褐色也代表著一家人
都是女性的溫柔涵義,
讓人一進到裡頭,煩躁的思緒、
不愉快的心情都能因土的醇樸、
與溫柔的色感質地而平復下來。

仛寂風

餐廳雖會作為私廚招待所,
但同時也是屋主一家人的主要生活空間,
難免會有許多生活感的零碎小物。
想保有乾淨整潔卻不過於制式的收納,
而做了一個籐編席面門片的
胡桃木收納櫃,
天然籐蓆面會隨時間呼吸氧化、
顏色日久漸深,
更能與此空間融為一體,
櫃子作為雜物收納區及
客人的隨身行囊、衣物放置使用;
而收納櫃右側俐落輕盈的鐵件,
則做為書櫃擺放書籍及收藏品,
降低櫃體的存在感。
厚實的土牆與輕盈的鐵件層架,
在此成為強烈但和諧的對比,
富有生活感的擺設與物件用品,
也讓空間更有家的味道~

熱愛烘焙及下廚的女主,
為了能和同為做烘焙的母親
一起待在廚房研發新菜單,
因此加大了廚房的使用空間,
兩人使用綽綽有餘、三人也不覺擁擠。
而為了降低過去狹小、
封閉且不被重視的心理感受,
將隔間上半部改成玻璃窗,
讓下廚時也方便跟客廳的人交談;
隔間牆中段的木平台設計,
可以遮擋檯面備餐時的凌亂、
餐點做好時也能暫放於平台上方,
隔絕生熟食的污染。

仛寂風

雖然生活與工作都圍繞著大餐桌,
但偶爾還是需要懶散的空間,
因此將次要的客廳規劃
在廚房跟餐廳之間的狹長空間。
因為沒有看電視的需求,
所以將沙發放在最深處,
為解決狹長環境可能的擁擠感,
在左側玻璃窗下做了兩排的淺書櫃,
並用柔和的燈條照亮櫃內放大空間。
而客廳與餐廳之間使用
壓紋棉布做成的窗簾,
透光的材質模糊了餐廳與客廳的分界,
軟化了氣氛也保持空間的開放感。

有別於公共區域沉穩的紅褐色,
私領域轉而使用明亮清透的淺色系,
除了能放大空間感,
柔和的色調也象徵
在飽眠一頓後的清晨,
讓身心靈重新開始的地方。
另外在設計上減少收納櫃的面積,
改與架高床架合併,
床下空間作為換季的儲藏,
以抽屜取代上掀床板的不便。
保持牆面的完整與留白,
讓空間清爽有空氣感。